週末看了部老電影「戰地琴人」(The Pianist),這次已經是第三次看,但是仍然為了劇中情節再次感動、感歎。
故事敘述一位猶太裔鋼琴家--華迪洛史匹曼(Wladyslaw Szpilman),他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波蘭時,一家人與鄰居被趕進「猶太特區」居住。不僅出入受到限制,一舉一動也都被監視,並不時遭到納粹軍官的百般羞辱。一小群猶太人的報復行動計劃,卻招到整個社區几近毀滅的轟炸與殘殺。
面對每日生存的威脅,華迪洛史匹曼冒生命危險成功的逃出「猶太特區」,躲進滿目瘡痍的公寓廢墟。每天晝伏夜出,躲在天花板的夾層中好幾個月。有一天,一位納粹軍官韋曼何思費(Wilm Hosenfeld)進入該公寓,發現這位逃脫的猶太人。軍官得知他以前是鋼琴師,聽他演奏出神入化的一曲後,不忍心殺他反而幫助他。
六年後戰爭結束,他在電台演出同一曲目,而納粹軍官韋曼何思費卻已死於俄國戰俘營。德國納粹戰敗瓦解後,華迪洛史匹曼表演過2500場以上的演奏,並獲得多次的世界大獎,2000年7月6日以88歲高齡逝世。
片中有朋友互相扶持、急難相助的高貴情操,也有令人百私不得其解的納粹惡行,明明白白地侮辱、屠殺猶太人與其他國家人民。如果歷史是會重複的,那將是何時何地會在重演?不敢想像!也感到人性竟可以如此醜陋?
在當今特效充斥的電影文化中,對於這種以劇情取勝的電影,看來絲絲入扣,揪緊心頭,每次都有不同體會!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